六周岁儿童高烧38.5度以上一般就需要用退烧药了。使用退烧药没有明确的标准,通常情况下体温如果不是特别的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来帮助退烧,当然也可以使用退烧药。当体温到达38.5度以上建议及时使用退烧药,以免高温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儿童通常发烧38.5℃以上吃退烧药,通常患者肢末梢循环不佳,会出现冷颤、寒颤的情况,使用物理降温一般无法达到明显的效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对于体温低于38.5℃以下的,可以采取物理治疗。
发烧一般指的是发热。通常儿童发烧时体温达到38.5℃或超过38.5℃可吃退热药,但如果儿童发热伴有其他不适症状,也可以根据情况吃退热药,比如发热体温不超过38.5℃,但有高热惊厥、抽搐史,出现手脚发凉现象,可及时在医生指导下吃退热药,预防高热惊厥。另外,儿童四肢末梢循环不太好,发热体温不超过38.5℃,出现明显的寒颤、发冷现象,物理降温退热不理想,并且体温持续升高,也可以遵医嘱吃退热药。
儿童乙流一般高烧会持续2-3天,之后会逐渐退烧。在乙流感染初期,儿童的体温可能会迅速上升,出现高烧的情况。在治疗乙流时,需要注意控制病情,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同时采取措施预防病毒传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低热或者发热反复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儿童的体温,给予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避免接触其他病毒和细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儿童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胸痛、意识丧失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儿童发烧如果体温低于38.5°,建议使用物理方法进行降温,例如用干净的毛巾蘸取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能有效的降低体温;如果体温高于38.5°,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服用退烧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片,避免出现高热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