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的康复治疗有用。在生产过程中,因先露部位的压迫导致了骨盆底部的肿胀和肿胀。产后,骨盆底部的肌肉松弛,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或是不进行肛门的收缩,都有可能导致阴道前后壁膨出,甚至导致子宫脱垂,因此,在产后,缩肛运动要坚持终生。产后六个月内进行骨盆的康复治疗,可以用电刺激放松的骨盆底部肌肉,防止子宫脱垂。
产后盆底肌修复有必要。要想恢复盆底肌肉,就必须要降低盆底肌的压力,避免腹压升高,还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女性产后盆底肌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恢复和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大部分的女性在产后都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但也有一些患者需要接受医学的治疗。女性在接受医学治疗时,往往盆底肌肉较弱,而且受伤较重,因此,在产后进行盆底肌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产后盆底肌修复不能同房。盆底肌恢复期间同房会影响到盆底肌的恢复。性生活中会引起盆底肌的牵拉,从而加剧了盆底肌的松弛。另外,性生活后会对盆腔组织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从而导致盆底组织的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盆底组织的疏松。在产后,盆底组织没有完全愈合之前,最好不要同房。
产后做骨盆修复有用。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也可以进行盆底肌理疗,这样可以防止以后出现尿频、阴道松弛等情况,需要到大医院进行骨盆修复。日常生活中要多进行提肛运动,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产后最好定期做B超,观察一下子宫的恢复状况,如果子宫恢复的很慢,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中药调理。
产后1年半还能做盆底肌修复。产后3-6个月是盆底肌肉修复的最佳时机。产后一年可以进行盆底康复修复,但是产后过早的体力劳动会导致子宫脱垂、盆底肌肉松弛、盆壁脱垂等症状。不过一般情况下,需要长时间进行修复,对修复的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最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盆底肌松弛,导致阴道壁脱垂,对夫妻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