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个临床分型,根据急性肝炎患者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将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基于临床症状的诊断而不是病因诊断。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此型肝炎,最常见于甲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戊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 目录
- 1.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4.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5.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方法
1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黄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病毒性肝炎出现这种黄疸现象,原因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浸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这样就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使胆红素不能从胆道系统正常的排出而进入血液,胆红素随血液运行到身体各个脏器,则各脏器均可被染成黄色。
酒精是导致黄疸型肝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2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肝性脑病。
2、出血。
3、肝肾综合征。
4、继发感染。
中医辩证:本病的转归与黄疸的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阳黄若患者体质差,病邪重,黄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现热毒炽盛症状可转为急黄;阳黄也可因损伤脾阳,湿从寒化,转为阴黄;阴黄重感湿热之邪,又可发为阳黄;急黄若热毒炽盛、内陷心包、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阴黄久治不愈,可转为积聚,鼓胀。
3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黄疸前期
儿童可见颈后淋巴结肿大。这些说明起病时的症状除有共性外,尚有各自的特点。只有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才能作出早期诊断。常见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呕吐、上腹不适及腹胀,少数有肝区痛、腹泻或便秘等。约数日至2周。多数症状缓慢出现,先有全身不适及乏力,小儿常伴低热。约1/3的患者起病急,有轻、中度发热,亦有高热伴寒战者,呈弛张热。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有人根据患者起病时的突出症状分为: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消化不良型;以发热、头痛及上呼吸道症状开始的流感型;以上腹部剧痛伴寒战、高热、黄疸及白细胞增多起病的胆道疾患型;早期以肌肉关节酸痛兼发热的风湿型;有恶寒、弛张热、迅速见黄疸的败血症型;还有部分患者起病类似疟疾或脑炎;4%~5%的患者可见荨麻疹、丘疹及红斑样皮疹。
黄疸期
某些患者可有短期梗阻性黄疸表现,大便呈陶土色,肝功能多有明显损害。黄疸达顶峰并开始消退前消化道症状表现改善。如出现淤胆型肝炎者此期可见酶、胆分离现象。约为2~6周。主要表现为黄疸出现和加深。先有尿色变深黄,继见巩膜及皮肤黄染,黄疸加深在1~2周内达高峰。此时多数不再发热,但消化道症状和乏力明显加重,大便色泽变浅,肝肿大并有叩痛,皮肤瘙痒和心动徐缓。少数急性黄疸性肝炎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有肝进行性缩小,黄疸加深、肝功能不正常,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诊断为重症肝炎,预后差,病死率高。
恢复期
成人中约5%长期留有肝区痛,或不适感、食欲减退及乏力,常称为肝炎后综合征。约2周至4个月,平均为1个月。以上各种症状多在2周左右开始逐渐消失,儿童病程较短,恢复快,约1~2月即康复。
4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一、注意日常生活饮食: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重点应应在提高全社会卫生水平上,着重抓好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其次,要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从而阻断医源性传播。
二、接触病人后及时注射:接触乙肝病人后及时注射一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第2-3针乙肝疫苗,接触甲方肝病人,在2周内,肌内注射含抗甲肝抗体的丙种球蛋白。
三、隔离接触者:小儿接触了肝炎病人后又可以传给另一个人,这样疾病会一个一个地传开去,越传越多,造成流行。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对接触者隔离观察至潜伏期结束。
5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尿液检查: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
3.肝超声波检查和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4.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病人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逐日升高,多在1~2周内达高峰。
(2)血清酶测定:
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上升,在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
②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1/5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
③在病毒性肝炎时,ALT值高于AST值,尤其在急性病例,AST增高幅度不及ALT。
5.HB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6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急性黄疸型肝炎在饮食上的要求是:食物应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冷热适宜,无刺激性,适量,富于营养的流食、半流食、软食;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并要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烟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血液后分解代谢需在肝脏进行,分解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能使已有病损的肝细胞损害程度加重)的基础上对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辨证实施饮食护理指导。
7西医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方法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没有特效的药物,强调营养支持和早期的严格卧床休息,至症状减退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辅以适当的药物,避免烟酒、过劳和肝损害的药物,各型的抗病毒指证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水冲击疗法: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往往有水的代谢失调,组织内有水分潴留现象。在用汞利尿剂或双氢克尿塞(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低钾)使潴留的水分充分排出,同时让病人另饮水,或输给较大剂量维生素C(一般加入2000~3000mg)的葡萄糖液,以移换排出的水分。如此反复施行,可冲洗瘀积在肝内、血液内及组织内的胆红质,使之由尿排出,从而缩短黄疸期。具体方法是:a.清晨空腹饮水1500ml,于30~40分钟内饮完,然后肌肉注射1ml撒利汞,每隔3~4日1次,5~6次为1疗程。b.输给10%葡萄糖液1000ml,内加维生素C 2000~3000mg和氯化钾1~2g,每日1次(酌给双氢克尿塞促进利尿效果),10~12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