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粟疮

  粟疮是与椒疮相似,其主要症状是眼睑内发生色黄而软的粟粒状的病变。每与椒疮(砂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磨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

  皮肤粟疹或眼睑内生粟之病证。

目录
1.粟疮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粟疮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粟疮有哪些典型症状 4.粟疮应该如何预防 5.粟疮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粟疮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粟疮的常规方法

1粟疮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等同与西医学的沙眼衣原体感染形成的沙眼。

  1、发病原因

  有关沙眼病原的研究历史已久,1907年Halbestaedter与Prowazek用光学显微镜和Giemsa染色,在沙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发现包涵体,即上皮细胞内有红蓝色原体及深蓝色始体颗粒聚集,此包涵体具有基质(matrix),颇似外衣包围,被误称为“衣原虫(chlamydozoa)”。此后,相继有不少研究。但是,沙眼的病原体直到1955年才由我国汤飞凡、张晓楼等用鸡胚培养的方法首次分离出来。由于这种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寄生在细胞内,并形成包涵体,故当时认为是一种病毒。又因其大小、形态与一般病毒不同,称之为非典型或大型病毒,与鹦鹉热、淋巴肉芽肿的大型病毒相似。此后各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它的分子生物学及代谢机能等,证明它具有RNA、DNA和一定的酶,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具有细胞膜及壁,并对细菌敏感等,这些都不符合病毒的性质,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有很多相似之处。故1974年出版的《Bergey细菌鉴定手册》将这一类微生物另立一目,称为衣原体。沙眼衣原体是其中的一种。

  沙眼衣原体从抗原性上可分为A、B、C、Ba、D、E、F、G、H、I、J、K等12型。流行地区的沙眼是由A、B、C及Ba型所致,其他各型则引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及包涵体性结膜炎。有的作者称前组各型为流行性沙眼衣原体组,后组各型为眼、生殖泌尿衣原体组。

  沙眼衣原体在其生活周期中有2个生物相,即原体和始体。原体(elementarybody)是感染相,大小约0.3m,具有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始体(initialbody)亦称网状体(reticulatebody)是繁殖相,体积较大,约0.8m,无传染性。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胞浆内发育转变为始体,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子代原体。胞浆内充满后则破裂释放出原体,游离的原体再侵入正常的上皮细胞,开始新的周期。每一周期约为48h。

  2、发病机制

  沙眼衣原体易侵犯柱状上皮细胞如尿道、子宫颈内膜、子宫内膜、输卵管皱襞上皮、眼、鼻咽及直肠黏膜并引起病变,不侵犯阴道扁平上皮,故感染后仅寄生于阴道但不引起阴道炎。一般急性感染时机体反应轻微常无症状而临床无急性期。除衣原体本身引起病变外,机体免疫反应亦参与发病,衣原体膜上的LPS可诱发机体免疫反应,其代谢产物亦可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但由于病原体寄生于细胞内可逃避免疫防卫作用。病原体在细胞内持续感染及繁殖,并不断感染新的细胞,造成人体内反复持续感染。急性感染时局部主要是中性多核细胞反应,慢性或再感染则引起单核细胞反应。长期反复的炎症病变,加之机体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瘢痕形成。

2粟疮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本病患者可并发睑内翻及倒睫、沙眼性角膜溃疡、上睑下垂、沙眼性眼干燥症、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对于倒睫的患者可行睫毛拔出手术,同时结合激光破坏毛囊,可以抑制其复发。合并有上睑下垂的患者通常提示轮匝肌的损伤或者神经损伤,有泪囊堵塞者可行泪囊冲洗治疗。

3粟疮有哪些典型症状

  症见眼睑内面生有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自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类今之滤泡征,可见于沙眼及其它具有结膜滤泡样改变之疾患。治宜清热,除湿,祛风,可内服除风清脾饮;或加洗法,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4粟疮应该如何预防

  一、主方五皮散(华佗《中藏经》)加减

  处方:桑白皮10克,茯苓皮12克,陈皮6克,生姜皮8克,蝉蜕6克,荆芥10克,薄荷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

  2、金菊五花茶冲服,用法参照“针眼”之脾胃伏热型中成药。

5粟疮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粟疮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症见眼睑内面生有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自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还应进行眼睑检查。

6粟疮病人的饮食宜忌

  1、饮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

  2、避免过度用眼,避免劳累,避免熬夜,避免用眼不卫生的情况,避免长时间的看电脑电视,避免在光线不足或光线过强的地方看书,避免用不清洁的手部揉眼,避免经常性用手刺激眼部。

7西医治疗粟疮的常规方法

  一、经湿热壅阻型

  【证见】眼痒涩疼痛,眵泪胶粘,胞睑浮肿,睑内及白睛红赤;颗粒色黄,周围红赤。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

  【方药】

  1、主方除风清脾饮加减

  处方:参见“椒疮”脾胃湿热型方药。

  2、中成药参照“椒疮”中成药。

  二、脾虚湿困型

  【证见】眼痒涩不适,胞睑微肿,睑内颗粒半透明,经年未消。舌淡苔薄白,脉缓。

  【治法】健脾除湿。

当前城市:
北京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