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

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酶及碱性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内称十二指肠胃反流,碱性反流或胆汁反流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患者常诉中上腹持续性疼痛,饭后加剧,制酸药无效,甚至反而加重症状。

目录
1.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4.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应该如何预防 5.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规方法

1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十二指肠反流液致病尚有以下因素:

1、胆汁在酸性介质中,特别在缺血条件下对胃黏膜损害作用加重。

2、胆汁加胰液和含有溶血卵磷脂的十二指肠液对胃黏膜的破坏作用最大。

3、胃溃疡患者,胃内胆汁浓度较高者,胃肠吸引液中革兰阴性需氧菌的生长增多。

4、在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中,胃液中去氧胆酸的浓度增高。

5、胃排空迟缓,延长了胆汁和胃黏膜的接触时问。

二、发病机制

1、GR的发生机制:胃运动生理研究证明幽门多数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少量十二指肠反流至胃内不足以引起症状和损伤胃黏膜称生理性DGR。大量DGR的发生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胃手术后DGR:术后胃DGR发生率5%~60%。术后胃由于损害了幽门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导致幽门抗DGR屏障作用丧失,使过量的含胆汁成分的碱性肠液反流入胃,并导致残胃炎和胆汁性呕吐。Griffiths报告7l例术后胃,41.9%见胆汁反流,61.5%有弥漫性胃炎。胃手术后胆汁从十二指肠或小肠向胃反流,由于部分手术是胃空肠吻合,故确切的应称为小肠胃反流,小肠胃反流的严重程度与术式有明显关系,按出现的严重性依次排列如下:

①幽门成形术。

②迷走神经干切断加幽门成形术。

③胃空肠吻合术。

④BillrothⅠ式胃切除术。

⑤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

(2)原发性幽门功能障碍:现代的胃肠运动功能研究证明某些病理性DGR并非胃术后发生,而是源于幽门本身的缺陷,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如幽门开放时间延长,幽门高压带功能障碍等导致大量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

1973年Fisher应用灌注式法测定幽门高压带的压力为(5.3±0.5)mmHg,国内张锦坤及罗金燕等也曾用腔内金属传感器法证实了幽门高压带的存在。人们认为胃十二指肠屏障压(GDBP=幽门压-十二指肠压)具有抗反流作用,当GDBP降低时,则引起DGR发生。国内报告DGR病人胃十二指肠屏障压低于正常对照组。

动物实验观察到在消化期间移行性复合运动Ⅱ相时,由于非典型的节段性收缩同时伴有DGR发生。在人DCR也同样发生在MMCⅡ相,其机制可能是:

①在MMCⅡ相时,胆汁和胰腺分泌,集聚在十二指肠。

②由于MMCⅡ相小规则的运动和压力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压力梯度使十二指肠内压增加而发生肠胃反流。

(3)胃排空迟缓:无论是特发性或继发性的胃排空迟缓(如特发性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由于胃蠕动和幽门功能障碍使GDBP降低而导致大量的十二指肠反流,一旦DGR发生,又可进一步使胃排空缓慢,因此有人认为胃排空迟缓和DGR可互为因果(胃排空迟缓

DGR)。

(4)肝胆疾患: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有较高的DGR发生率,其机制被认为是由于门脉高压引起循环障碍,加之继发性高胃泌素血症,抑制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对幽门括约肌和Oddi括约肌的调节,使后两者张力下降,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

许多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等)伴有明显的DGR现象,由于胆道疾病,使胆囊储备、浓缩胆汁的功能减退和消失,致使胆汁源源不断地自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并逆行经幽门入胃。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度吸烟、饮酒、情绪波动、生活规律变化等这些情况可引起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并引起胃窦、十二指肠的逆蠕动和幽门的张力下降,导致胃、十二指肠动力功能失衡,为反流物通过幽门提供了必需的压力梯度,促使DGR的发生。

2、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发病机制

胃手术如胃大部分切除一般在数月或数年后即由于胆汁的反流而发生残胃炎或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并产生上腹疼痛或呕吐胆汁等症状。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胆汁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可引起胃炎,并发现胃炎的范围和严重性与胆汁反流的程度有线性关系,并与反流成分有关。胆酸和溶血卵磷脂是损害胃黏膜的主要成分,胆盐可以溶解来自胃黏膜的磷脂和胆固醇,并干扰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使溶酶体膜破裂,同时对胃黏膜表面的黏液有清除作用,损害胃黏膜屏障,使H反向弥散增加,从而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胃炎发生。大量的DGR不仅直接损害胃黏膜发生胃炎,而且和胃溃疡的发生有关,RhodesJ等(1972)发现胃溃疡的病人DGR高于正常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胞毒性胆盐和胰蛋白酶的过量首先损伤胃黏膜,继而发生增生性改变,肠化并形成溃疡。此外,DGR可同时反流入食管,在反流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称为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有的研究报告DGR与食管癌和残胃癌发生也有关。

2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患者常有贫血、体重减轻、慢性腹泻和失眠多梦、心悸等神经官能症症状。

1、贫血: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

2、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3、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

3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患者常诉中上腹持续性疼痛,饭后加剧,制酸药无效,甚至反而加重症状,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不消化”感,常在晚间或清晨空腹时呕吐“苦水”或胆汁,时而混有食物,呕吐后并不缓解,患者常有贫血,体重减轻,慢性腹泻和失眠多梦,心悸等神经官能症症状,体征常表现为上腹压痛苦。


4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应该如何预防

1、如为胃手术后而引起的DGR和BRG,则选择术式非常重要。

2、如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度吸烟,饮酒等生活规律变化引起胃肠激素分泌紊乱而致的DGR则加强体质锻炼,改变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3、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

4、多吃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人们采用许多技术检测和评估DGR,并试图判别生理性DGR与病理性DGR,近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临床上能较客观的评估DGR。

1、胃内pH值监测:24h胃内pH值连续监测可作为检测DGR的一种有效方法,试验在近似生理条件下进行,可获得白昼(包括进餐,餐后),夜间24h立,卧位的全部资料,正常人空腹时胃内pH值很少>2,进食及餐后pH升高,进餐可使胃内pH值升至4.0以上,约30~40min左右回到基线.在后半夜或清晨可见短时的pH值升高,pH值从基线上升至4~6,有人将此称之为pH逆转现象或胃液碱化,可能与十二指肠胃反流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迷走神经活动减弱有关或与泌酸功能低下有关,国内龚均等研究报告健康人空腹胃液pH在2.0左右,日间有3次与饮食有关的pH值上升,凌晨0∶40~4∶33有自发的pH值上升可能与十二指肠胃反流有关,有研究表明正常人也存在DGR,但持续时间短,约1h左右,发生次数较少,4以上的时间明显增多。

2、胃液Na测定:十二指肠液Na浓度较高,并稳定在146mmol/L左右,比肠液中胆汁的浓度还稳定(胆汁是间断的从胆道排入肠道),同时反流入胃中的Na不被胃酸破坏和失活,并具备检测方便的特点,可作为DGR的一个诊断指标,有人研究,在胃腔pH值监测同时抽取胃液定时测定其Na和胆酸含量,发现三者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Na浓度的检测不失为判断DGR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院曾对DGR()胃炎组(28例)和DGR(-)胃炎组(24例)测定空腹胃液Na浓度,DGR()组为(62.87±8.31)mmol/L,DGR(-)组为(32.18±4.67)mmol/L,2组Na含量相差显著(P

3、空腹胃液胆酸测定:胆酸常见于有DGR的胃内,且不被胃酸破坏,可作为十二指肠液的“标记物”,测定其在胃液内的浓度对了解反流程度有重要意义,但是插管过程的刺激易造成人为反流,即使抽取空腹胃液,其胆酸含量将受影响,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十二指肠液中出现胆汁依赖于胆囊的排空,胆汁若不排泄入十二指肠,会造成假阴性结果,应用99mTc-EHIDA扫描显示胆囊收缩平均间隔时间为70min,因而持续收集胃液,测定其胆酸含量可提高DGR诊断的阳性率,有作者采用持续抽吸胃液90min,以总胆汁酸量≥100μmol/h或胆酸浓度≥1000μmol/L为诊断DGR的标准,与放射性核素相比较,前者符合率为80%,后者为70%。

4、微量胆红素测定:24h胆汁反流监测仪DGR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碱性肠液,胆汁及胰酶等,用胆红素的存在来评估是否有DGR发生,生理性抑病理性,晚近应用光纤维传感技术设计的微量胆红素检测仪(Bilitec,2000)问世,胆红素的特征吸收光谱峰值在450nm,应用此技术,不仅可以定性DGR,同时也可定量胆汁反流的多少,通过多项参数的分析,对评估胆汁反流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监测胃食管胆汁反流的情况,常用于Barrett食管,酸性反流药物治疗无效的食管炎,胃切除后残胃炎的评价等,检查时需空腹6h以上,从鼻腔插管,将传感器置于下食管括约肌下5cm处,进标准餐(限制酒精,饮料和酸性食物以及色素等)固定导管,佩带式记录仪进行24h可移动式监测,结果经微机软件处理分析包括24h胆汁反流总次数,反流超过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以及反流总时间的百分比等,该技术所检测的是胆汁反流,因此受MMC时相的影响,在某些肝病如先天体质性黄疸(Gilbert病和DubinJohnson综合征)时则不适用,另外,在酸性环境中,由于胆红素转化为二聚体,光吸收峰值由453nm变为400nm,其检测值将降低。

二、影像学检查

1、胃镜和组织学检查:胃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胆汁反流,胃黏膜被染成黄色,并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呈颗粒状,血管改变较明显,组织脆弱或有糜烂,坏死及出血灶,组织学检查:除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外,尚可见到小片状糜烂,坏死,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改变,内镜可了解反流的程度,胃炎的严重性,但内镜下不能定量,且内镜检查本身可引起反流的发生,因此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出现。

2、放射学检查:早期诊断DGR是采用插管法,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注入硫酸钡溶液,在X线透视下观察钡剂反流入胃的情况,由于插管导致的患者不适感和对幽门生理功能的影响,且在判断常常时有主观色彩,因此假阳性率较高,现今此法基本被废除。

3、胃肠压力测定:用压力传感器或灌注式导管测定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壶腹部的压力,DGR患者大多数有胃窦,幽门压力降低,十二指肠壶腹部压力上升。

4、胃内碱灌注激惹试验:当胃内灌注碱性溶液(0.1NNaOH20ml/次)后出现上腹痛,伴有或不伴有恶心者均列为灌注阳性,此试验敏感,简单易行并具有特异性。

5、核素检查:采用通过肝由胆汁排泄的核素闪烁图,非侵入地测定反流,无机械刺激且在近似生理条件下进行,能较精确的测定有无反流及反流量,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99mTcEHIDA放射性核素扫描技术是DGR定量的“金指标”,优于胃镜检查及空腹胆酸测定,本方法敏感性较高,当胃内放射性与静脉注入总量比率>1%时即呈阳性,且重复性好(75%),已成为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工具和临床诊断手段。

但放射性核素检查也有一定缺陷,因胃的解剖位置难以准确定位而降低了此技术的准确性,以致影响DGR的定量结果,胃的核素集中区常常难以代表胃的真实轮廓,特别是胃窦部更难以描绘,肝,十二指肠-肠襻的覆盖也将影响其准确性,虽然可以限定范围,但这些区域的活性常不恒定,患者卧位或立位时身体活动加大核素集中区判定的难度,以上诸因素,可造成诊断偏差。

6、超声检查King:PM等(1984)首先采用实时超声法检测DGR,随后HauskenT等(1991)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胃内容物的流动和反流,此法代表DGR评估技术的飞跃,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好,并能量化DGR,具体步骤如下:禁食1夜取坐位,在2min内摄入1份液体试验餐(400ml肉汤或牛奶),将探头置于幽门平面水平,观察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近端,根据彩色信号(液体流向远端呈蓝色,反流为红色)判断是否反流,其DGR的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频率和强度进行评估,该技术不足之处是目前只能用液体试餐测定DGR,同时由于肠胀气或腹壁脂肪层厚等因素影响,常常带来一些技术的困难。

6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针对胆汁反流对胃黏膜损害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胃黏膜保护记得应用,如:

1、前列腺素E:对胃黏膜细胞有保护作用,可刺激粘液和HCO3-的分泌,扩张血管,促进粘膜的血循环,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外源性PGE1。

2、替普瑞酮:为一种萜类物质,能促进胃黏膜微粒体中糖脂质中间体的生物合成,进而加速胃黏膜及胃黏液层中主要的粘膜修复因子即高分子糖蛋白的合成,提高粘液中磷脂质浓度,从而提高粘膜的防御功能。

3、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主要是加强胃黏膜屏障作用,固定抑制并消除病毒和病菌的作用,吸附消化道内气体,抵抗各种攻击因子的侵袭。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比利片、莫沙必利以及六味安消散等药物均可增强胃体和胃窦部收缩,增加胃的张力,改善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加速胃排空,防治胆汁反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

4、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比利片、莫沙必利以及六味安消散等药物均可增强胃体和胃窦部收缩,增加胃的张力,改善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加速胃排空,防治胆汁反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

7西医治疗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少量多餐,戒烟禁酒。

(2)药物治疗:使用能抑制或减少反流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下列药物可以选用。

①考来烯胺(消胆胺)是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与胆汁酸有亲和力,服用后可与胆酸结合,减少可溶性胆酸的浓度,防止胃炎的发生,用药时间超过3个月,并要求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②多潘立酮是胃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减少胆盐和黏膜接触时间。

③新一代全胃肠道促动剂西沙必利(普瑞博思)是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胆碱能受体而增加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的释放,协调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增加胃排空,对控制DGR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④由于胆酸需要在H2的介导下才构成对胃黏膜的损伤,因此抗分泌药对保护胃黏膜有一定的作用。

⑤熊去氧胆酸(UDCA)可抑制胆酸的合成,服用后胆汁中有大量的熊去氧胆酸排出,使去氧胆酸和石胆酸的浓度相对减少,故有较好疗效。

⑥铝碳酸镁(胃达喜,Talcid)是层状晶格结构体,能迅速中和胃酸,可逆性失活胃蛋白酶,持续阻止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作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总有效率可达90%。此外,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复方谷氨酰胺(麦滋林-S)、复方三硅酸镁(盖胃平)、甘珀酸钠(生胃酮)和支链淀粉等均可选用。

(3)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胃肠道处于休息状态,减少胆汁反流的发生,并补充必要的热卡,电解质。

2、外科治疗:某些患者,尤其是病情较严重者,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甚至无效,常须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有若干,但以Roux-en-Y形手术效果最佳。

二、预后

大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恢复较好。某些患者,尤其是病情较严重者,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甚至无效,常须手术治疗。

当前城市:
杭州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