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为病因不明、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以结肠黏膜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改变,以血性黏液便、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

目录
1.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小儿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4.小儿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如何预防 5.小儿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方法

1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在本病的发病中,既有免疫因素,又有遗传因素存在,而其他各种因素多是诱发因素,可能有以下多种原因:
1、自身免疫原因:溃疡性结肠炎常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桥本病,虹膜炎等,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因此考虑本病可能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2、感染原因:一些患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3、饮食过敏原因:某些食物可使病变复发,去除这些饮食后使病情可缓解。
4、遗传原因:患者家族中有15%~30%发病者。
5、精神因素:临床多发现有些患儿伴有焦虑,紧张,多疑以及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精神治疗可收到一定效果。

2小儿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并发症分为肠道并发症和肠道外并发症,具体如下:
一、肠道并发症
1、急性暴发型溃疡结肠炎:可出现急性结肠扩张和溃疡穿孔;,下消化道出血,结肠假性息肉,呈多发,大小不等,有时呈鹅卵石样,结肠狭窄多见于直肠和横结肠,也可见于其他部位。
2、中毒性巨结肠(toxicmegacolon):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1.6%~2.5%,病死率13%~50%,多见于急性暴发型和重型患者,诱因多与服用过多抗胆碱药物,低钾,钡剂灌肠有关,结肠病变广泛严重,累及肠道肌层及肌间神经丛,使肠管扩张不能收缩,肠腔直径可达10cm以上,中毒症状明显,出现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明显升高,X射线平片可见结肠扩大,结肠袋形消失,由于肠道扩张,可发生缺血,坏死,造成急性肠穿孔(acuteintestinalperforation)。
3、结肠穿孔(intestinalperforation)及直肠大出血:发生率在1%左右,病死率在40%~50%,因为中毒性巨结肠扩张的基础上发生。
4、息肉(polyp):为晚期并发症,发生率9.7%~39%,由炎症所致,一般为结肠假性息肉(pseudo-polyp)。
5、癌变(canceration):晚期可发生癌变,发生率5%~10%,病变主要发生在重型患者,病变累及全结肠和病程漫长的患者,癌变在儿童病例中较少,病程越长癌变倾向越高,发病后第1个10年癌变率约为3%,以后每年递增0.5%~1.0%,第2个10年可达10%~20%,故患儿应1年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晚期并发症尚有肛周感染,肛瘘等。
二、肠道外并发症
1、关节受累:溃疡性结肠炎中关节受累约25%,表现为非致畸形性游走性急性关节炎,如肿胀,疼痛;同时受累可以是1个或多个关节,各个关节均可侵犯,但以膝,踝和腕关节多见。
2、皮肤损害:较常见,严重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约15%有皮肤损害,结节性红斑较常见,且愈后不留瘢痕;坏疽性脓皮病为溃疡性损害,常见于躯干部,愈后留有瘢痕,在疾病的活动期,其发生率为5%~10%,但可治愈。
3、大出血(massivehemorrhage):发生率为1.1%~4.0%,发生原因是溃疡累及大的血管发生出血,及低凝血酶原血症(hypoprothrombinemia)。

3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起病多数缓慢,病程可为持续性,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起病急骤者占5%,病情发展快,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并发症多见,病死率高。缓解期病情亦可突然加剧。精神刺激、疲劳、肠道炎症、饮食失调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diarrhea):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天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重者排便频繁,可每1~2小时1次。病初为稀便,4~6次/d,进行性加重,排黏液血便、血便、水样便、稀烂便和脓便。尤其是黏液血便几乎成为本病所有活动期患者的必有症状。常见里急后重。急性发病者开始即为血便伴腹痛、呕吐、发热及其他中毒症状。
2、腹痛(abdominalpain):轻型及缓解期患者可无腹痛。腹痛一般为轻、中度,常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3、其他症状:常有腹胀。严重者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4、体征:轻型者除左下腹有轻压痛外,多无其他体征。重型和暴发型者可有腹胀、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反跳痛。部分病人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二、全身表现

轻者常不明显。重者可有发热、水电解质紊乱;病儿由于长期腹泻、便血、食欲不振、心率增快、衰弱、精神萎靡,久之即出现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贫血和营养不良等表现。约有3%的患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如抑郁、焦虑、失眠等;重症病例亦可伴有生长发育障碍、青春发育延迟。部分病儿伴有精神、心理及情绪异常。
三、肠道外症状
25%病儿可伴有关节炎,以四肢及脊柱为主,关节症状有时发生在腹泻之前。10%的病儿发生皮肤病变,如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2%可伴有视网膜炎、口腔溃疡等。

4小儿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如何预防

目前尚无确切预防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措施,应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避免精神紧张,防治营养缺乏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等。

5小儿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检查有血液常规检查、免疫功能检查、粪便检查、钡灌肠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其中钡灌肠及乙状结肠镜检是有价值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一、血液常规检查
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作为病情演变的指标)。严重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血清钾、钠、氯降低,血浆蛋白降低。重症患者α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反而降低,而缓解期患者α2球蛋白增加是病情复发的先兆。
二、免疫功能检查
1、体液免疫:本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常有升高,IgM明显增多,IgG与IgA在血清中以及肠黏膜间质和腺腔内亦增多。在血清中还可找到多种非特异性的抗结肠抗体。
2、细胞免疫:本病患者的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数和比率、淋巴细胞转换率、白细胞及吞噬细胞游走阻断试验均有降低,说明本病的发生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活动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Th/Ts比值显著增高,主要原因是Ts细胞数量减少。
3、免疫复合物:本病患者的结肠黏膜固有膜中有IgG、补体和纤维蛋白原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存在。
三、粪便检查
常有黏液血便。镜检见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反复检查均无特异病原体发现。
四、钡灌肠检查
主要是用来诊断结肠病变的一种方法,即从肛门插进一个肛管、灌入钡剂再通过X线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息肉、炎症、结核、肠梗阻等病变。
五、乙状结肠镜检查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可发现直肠指检无法摸到的位置较高的肿块,同时对可疑病变取组织活检,明确性质。故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用于诊断,又可作为治疗仪器,对预防及早期发现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有着重要的意义。乙状结肠镜检查术,用于检查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溃疡、息肉、肿瘤、寄生虫所致的病变以及不明原因的腹泻。可用于检查时取活组织标本。

6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上要摄入高热量、高营养、少纤维、少刺激、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物质。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鳖、花生等应避免食用。牛奶可导致腹泻加重,应避免服用牛奶及奶制品,忌食辣椒、冰冻、生冷食物。

7西医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方法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方为大黄、土茯苓、黄柏各10克,黄连、白芍、白芨、乌梅各15克,白头翁、苦参各25克,丹参20克,云南白药1克。该方药每日1剂,加水500毫升浸泡两小时,文火煎两次,每次3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再煎至约120毫升,放置沉淀去渣约剩80毫升备用。
直肠给药方法是药液用前加温至38℃~39℃。在患儿晚睡前,让其排空大便,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厘米,将18号导尿管从肛门轻轻插入约15厘米,药液灌肠完成后,让患儿继续保持原体位30分钟。如果病变是在乙状结肠或以上者,灌肠完成后,患儿改为胸膝卧位15分钟,使药液到达整个结肠保留4小时以上。如果患儿灌肠后药液很快排出,过半小时应再灌肠1次。此治疗每晚1次,30次为1个疗程,休息两天后开始第2疗程,患儿至少要做两个疗程的治疗。

当前城市:
杭州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