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也称为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浅表性胃炎的病变较轻微,主要表现在胃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偶可伴有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有固有腺体的减少。病变部位主要表现为胃窦区弥漫性病变,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表现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调节等方法。

目录
1.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浅表性胃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浅表性胃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4.浅表性胃炎应该如何预防 5.浅表性胃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浅表性胃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浅表性胃炎的常规方法

1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浅表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疾病。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病因,其理由是:①绝大多数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②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分布与胃内炎症分布一致;③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④从志愿者和动物模型中可复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其所分泌的黏附素能使其贴紧上皮细胞,其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从而保持细菌周围中性环境,以利于其在胃黏膜表面定植。幽门螺杆菌可通过产氨作用、分泌毒素,引起细胞损害及强烈的炎症反应,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2)饮食和环境因素
刺激性食物,如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3)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胃炎可产生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内因子抗体与内因子结合,阻碍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导致恶性贫血。
(4)其他因素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其他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NSAID等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反复损伤胃黏膜。理论上这些因素均可各自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协同作用而引起或加重胃黏膜慢性炎症,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的证据。

2浅表性胃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长期慢性胃部症状,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部本身病变及营养代谢、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内分泌激素释放水平、生长发育机能以及整体免疫机能的全身影响,成为产生并发症的重要潜在因素。浅表性胃炎的并发症包括:
(1)胃癌前期
慢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相关,特别是慢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及萎缩性炎伴肠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患者胃粘膜损害如不能及时治疗,可引起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加重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引起胃粘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2)胃溃疡
浅表性胃炎可因长期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导致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
(3)贫血
浅表性胃炎患者可因消化功能下降、饮食减少、维生素性吸收障碍而引起营养性贫血或恶性贫血。贫血也可在继发消化道出血后。

3浅表性胃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浅表性胃炎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较重。这些症状之有无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
(1)上腹疼痛是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约占85%。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一般为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
(2)腹胀也是常见症状之一,约占70%。常因胃炎导致的胃功能紊乱引发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约有50%的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自觉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后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其他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浅表性胃炎患者多有食欲减退或时好时坏。炎性胃粘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动力学障碍,胃逆蠕动影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

4浅表性胃炎应该如何预防

浅表性胃炎的预防应从生活、饮食上着手,积极避免和祛除各种致病因素。具体注意事项包括:
1.合理饮食:胃炎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少食多餐。并应注意避免浓茶、咖啡、香料、生蒜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胃粘膜的损伤,也应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分粗糙的食物。患者应戒烟戒酒,以防继续损伤胃粘膜。
2.适当增加营养:食物的选择应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食物要细嚼慢咽。膳食应注意食物搭配,最好有干有稀,有蛋白质食品也有少量主食。
3.饮食要有规律:患者饮食应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减轻胃部负担。
4.放松心情:患者在养病期间应避免精神紧张、心情忧郁及过度疲劳,应生活有节、劳逸结合、情绪乐观,可根据身体情况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胃肠运动功能。
5.积极治疗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胆、胰、心、肾疾病及内分泌病变等。
6.应慎用或禁服刺激性药物:常见对胃粘膜损害较大的药物包括阿斯匹林、水杨酸钠、扑热息痛、非那西丁、四环素、消炎痛、布洛芬、吗啡、保泰松、氨基比林、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

5浅表性胃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浅表性胃炎的常见检查项目包括:
(1)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的同时取活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最可靠的方法。内镜下浅表性胃炎表现为胃粘膜点、片状或条状红斑,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可伴有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渗出等表现。胃黏膜活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表现在胃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偶可伴有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有固有腺体的减少。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可在内镜检查时再多取一块活组织作快速尿素酶检查,以增加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靠性。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是利用胶体金技术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全血中抗胃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当患者样品中含有胃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抗体时,即与检测线(T线)上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抗原胶体金颗粒复合物,并显示出红线。利用呼气检测仪行呼气试验检验幽门螺杆菌,过程简单,无不良反应,是目前理想的检测方法之一。且检验结果敏感性在95%以上,是目前检测HP的医学界的金标准。
(3)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疑为自身免疫性胃炎者应检测血PCA和IFA,结果阳性者提示有自身免疫因素存在。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及维生素B12吸收试验有助恶性贫血诊断。
(4)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测定
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检测属于无创性检查,有助判断胃粘膜萎缩是否存在及其分布部位和程度。

6浅表性胃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多与饮食因素有关,因此应进行饮食调养。饮食应无刺激性,含低纤维质,易于消化,具有足够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进餐时要放松,保持心情愉快。同时避免长期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过量的辣椒调味品以及摄入过咸、过酸与过粗糙的食物反复刺激胃粘膜。更重要的还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或由于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长期缺乏使胃粘膜变性。
(1)饮食规律: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饮食规律,勿过饥过饱,少食多餐为原则。胃肠功能减退者或老年,每日以4~5餐为佳,每次以六七成饱为好。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注意维生素等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含量。
(2)避免烟酒辛辣刺激食物:乙醇及烟雾中的有害物质都会影响胃黏膜功能,对胃黏膜造成较大的损害。因此,浅表性胃炎患者,需戒烟酒,以免加重病情。
(3)避免冷、热、硬食物:凉食和冷饮料可以导致胃痉挛,胃内黏膜血管收缩,不利于炎症消退;过热的食品和饮料,食入后会直接烫伤或刺激胃内黏膜。过于坚硬粗糙的食品、粗纤维的蔬菜、用油煎炸或烧烤的食品,患者食用后可加重胃的机械消化负担,使胃黏膜受到磨擦而损伤,加重黏膜的炎性病变。

7西医治疗浅表性胃炎的常规方法

浅表性胃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控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改善胆汁反流,以去除病因,治愈疾病。
(1)胃壁细胞受体拮抗剂:组织胺H2受体、胃泌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均能减少胃酸分泌而用于治疗胃炎,尤其对于高胃酸者尤为适宜,临床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2)保护胃粘膜的药物:这一类药物能快速建立胃黏膜保护层,抵制酸性侵蚀,防止胃粘膜受到进一步损害。常用药物包括硫糖铝、胶体果胶铋、麦滋林-S颗粒等。
(3)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浅表性胃炎关系密切,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有利于治疗浅表性胃炎。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钾二枸橼酸铋盐等。一般采用三种至四种药物联合用药加强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4)控制和改善胆汁反流的药物:胆汁反流会因破坏胃粘膜屏障致胃炎,故可用胃复安、止呕灵、吗丁啉、西沙比利及消胆胺等治疗,控制和改善胆汁反流。

当前城市:
北京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