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老年胃癌

老年胃癌所属疾病之一,是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即胃腺癌。胃癌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饮食因素是研究中的重点。一些调查表明,高盐、高香料食品,烹调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真菌毒素,一些谷物与食品添加剂等有致癌作用。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目录
1.老年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老年胃癌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老年胃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4.老年胃癌应该如何预防 5.老年胃癌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老年胃癌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老年胃癌的常规方法

1老年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老年胃癌是怎么引起的?简述如下:

胃癌发病过程较长且复杂。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被证明是人类胃癌的直接病因。因此,胃癌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饮食因素是研究中的重点,一些调查表明,高盐、高香料食品、烹调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真菌毒素、一些谷物与食品添加剂等有致癌作用。

1、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

是一大类化学致癌物,其中非挥发性亚硝酸胺类化合物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N-乙基N-亚硝基胍(ENNG)能诱发大鼠、狗胃腺癌,并且可观察到胃黏膜肠化、异型性增生等癌前病变。天然存在的亚硝基化合物是极微量的。其主要来源是体内内源性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在胃液pH较低条件下亦可合成亚硝基化合物,当胃黏膜病变发生如胃腺体萎缩、壁细胞减少、胃液pH值升高时,胃内细菌可加速硝酸盐还原为亚硝基化合物。由此可见,人类胃黏膜可在正常或损伤条件下直接受到亚硝基化合物的攻击。

2、多环芳烃化合物致癌物

可污染食品或在加工过程中形成,如冰岛为胃癌高发国,居民多以渔业、牧业为生,有食用熏鱼、熏羊肉的习惯。分析熏鱼、熏羊肉的样品发现这些食品有大量致癌物质,包括3、4-苯胼芘在内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污染。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实验动物喂给熏制食品也得到致癌结果。

3、饮食因素

我国的胃癌病例配对研究结果表明,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油炸食品、三餐不定时、进食速度快、进食过饱、喜食烫食等,增加胃癌发病率的危险性。摄入高浓度食盐可使胃黏膜屏障损伤,造成黏膜细胞水肿、腺体丢失。在给入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同时给入高盐可增加胃癌诱发率,诱发时间也较短,有促进胃癌发生的作用。

4、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基于以下原因:在正常胃黏膜中很少能分离到幽门螺杆菌,而随胃黏膜病变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增高。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并非胃癌直接致癌物,而是通过胃黏膜的损伤,促进病变发展的条件因素使胃癌危险性增高。幽门螺杆菌可释放多种细胞毒和炎症因子并参与局部免疫。在测定胃癌病人患病以前的血清发现其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胃癌的危险因素。

此外,有报道吸烟、遗传、心理因素、微量元素,一些胃慢性疾患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性增生(DYS),与胃癌发生也有关系。

2老年胃癌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老年胃癌可引发什么疾病?简述如下:

1、胃出血

胃癌术后胃出血多为吻合口出血,其原因常为缝合胃壁时未能完全缝闭血管,特别是在全层缝合过浅或不严密的情况下,有时胃壁血管向黏膜内出血不宜发现。近年来某些质量稍差的吻合器在手术时己闭合或吻合胃壁,但仍可发生延迟性出血。另外,应激性溃疡也是术后胃出血的一个常见原因。其所致出血可呈弥漫性,血色常为咖啡色或黯红色,一般常持续3-5天。

2、吻合口瘘

吻合口瘘是胃癌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近年来吻合器的应用和手术技巧的提高,其发生率已有所下降。胃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多为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吻合技术欠缺等。一般来讲,发生于术后2-3天的吻合口瘘多为手术技术所致;而发生于7-9天者常是其他综合因素所致。

3、肠梗阻

胃癌术后发生的肠梗阻较复杂,包括功能性肠梗阻和机械性肠梗阻。其中发生于胃癌术后10天左右的多为功能性肠梗阻,但也不绝对。

4、胃瘫

胃瘫是胃癌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往往手术彻底性越高,其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可能与迷走神经切断及胃张力改变有关。常发生于术后开始进食或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时,常有腹胀、胸闷、上腹不适等症状。

5、其他

其他胃癌术后常见并发症还有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及术后感染等,亦应予以对症处理。

3老年胃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老年胃癌有哪些症状?

一、胃癌症状

1、早期胃癌

胃癌的早期无特异的症状,甚至毫无症状,早期无消化道症状者可占1/4。国内胃癌病例统计资料表明,在出现症状后3个月之内确诊为胃癌不及1/3,凡出现以下不典型症状时均考虑胃癌之可能性应进一步检查:

(1)中年以上患者出现原因不明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消瘦等症状。

(2)呕血、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病因不明者。

(3)原有长期慢性胃病史,近期症状有明显加重者。

(4)胃溃疡、胃息肉(重点是腺瘤性息肉)、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伴肠上皮化生,异型上皮增生等癌前病变)、残胃的患者。

2、进展期胃癌

患者病情至进展期,发展加速,症状于数月内逐渐加重,一般胃部症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饱胀、厌食、恶心、呕吐、黑便等,还可出现与肿瘤部位相关的症状,胃窦癌多在小弯侧,上腹痛出现早,程度轻重不一,如贲门部癌出现剑突下或胸骨后不适感,进食不畅、隐痛,并渐进加重,进行性吞咽困难,呕吐,反流黏液。如近幽门部或幽门管癌,由于肿瘤压迫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个别患者发生急性消化道出血,胃穿孔时才确诊,当进一步发展时可触及腹部包块,发现腹水、黄疸,以及明显消瘦、体重下降、乏力、水肿、贫血及恶病质等。

二、体征

早期胃癌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故查体对早期诊断没有帮助,当进入进展期(中晚期)可有上腹压痛、饱满或胃区包块,质硬,较固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位于幽门部癌出现梗阻时可见扩张的胃型,有震水音,上腹隆起饱满,侵至胰腺,特别是胰头侵犯及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转移压迫胆总管,出现梗阻性黄疸。有肝内转移时,肝大表面结节不平,质硬,也可以伴有黄疸出现,腹膜种植可产生腹水,多为血性。小肠、结肠与肠系膜转移可发生肠梗阻,出现肠型蠕动波。女性患者转移至卵巢,是为Krukenberg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可出现左锁骨上或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出现这些体征均指示已进入中晚期,多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

4老年胃癌应该如何预防

老年胃癌如何预防发?简述如下:

一、三级预防

设法控制和排除已知的可疑致癌因素,消除病因以降低其发病率,也即通常所说的Ⅰ级预防。

1、一级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应避免多食刺激性饮食,节制饮酒,定时饮食,防止暴饮暴食,以减少胃炎及胃溃疡的发生。

(2)冷冻保鲜:食物的保存方法从传统的盐腌或烟熏(含有致癌的苯胼芘类化合物)等改为冷冻保鲜储存后,胃癌发病持续下降。

(3)避免高盐饮食:由于高盐饮食可破坏胃黏膜的黏液保护层,而使胃黏膜裸露易于损伤及接触致癌物,因此应减少饮食中盐分的摄入。因此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10g以下,以6g左右为宜。

(4)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现知亚硝胺类化合物可在低酸及细菌的作用下在胃内合成,将通过食物进入胃内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与胺类相结合成致癌的亚硝胺,而维生素C能打断此合成的环节,从而有助于预防胃癌。

(5)多食牛奶及奶制品:近年来日本癌症研究学会发现胃癌发病率与牛奶及奶制品的消耗量呈负相关。原因是牛奶中含维生素A,有助于黏膜上皮的修复。

(6)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食物中肉类、鱼类、豆类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经研究表明,人体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易发生胃癌。

(7)戒烟:日本平山雄通过人群的长期前瞻性研究,认为吸烟是一种很强的致癌危险因素,其危险度与开始吸烟的年龄及吸烟量有关。

2、二级预防

在自然人群中通过普查,或对易感个体进行定期随访检查,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降低病死率即Ⅱ级预防。明确胃癌的高危人群,在确立高危个体时,应与当地生活习惯、环境条件紧密联系,如是否为低蛋白饮食,是否有食用富含亚硝胺的不新鲜食物或霉变食物史,是否嗜食油炸、熏制或腌制食品,少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饮水质量等。另外胃癌家族史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对具有临床症状的个体应特别加以注意,如症状明显或有呕血、黑便、上腹肿块等时,更应予以定期检查。对经久不愈或有重度瘢痕组织的胃溃疡病,有肠上皮化生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以及多发性息肉或直径大于2cm的单发性息肉,均应列为临床定期追踪检查的对象。

3、三级预防

积极治疗各种癌前病变,现已知道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及胃次全切除术后的病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对病史较长且已明确诊断的上述病人,进行定期随诊检查,经系统内科治疗3个月后症状无好转者,应及早行纤维内镜检查,明确病理诊断,必要时行手术切除治疗。

二、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高盐饮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胃黏膜初期病变的主要因素。胃癌属于慢性疾病,发病过程长。因此,在各环节上开展预防工作都有降低胃癌或延缓胃癌发病的可能性,提倡低盐饮食,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体内营养水平,阻断亚硝基化合物合成,加强对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能力,治疗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以及残胃等,是达到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应有计划的随访,定期复查。每半年行内镜检查。在人群普查中有报道采用大便潜血作为初筛方法之一。胃癌的诊断是防治的关键环节。早期发现并非易事,胃癌早期并无典型表现,人群普查不易广泛实施,对临床医师如何提高警惕,发现疑癌患者,对癌前疾病患者监测与随访是有效早诊的措施,合理选定检查方法,尽快做出病理诊断,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以内镜为精查手段的普查。内镜有助于判定癌浸润深度与转移情况,为手术提供依据。影像诊断包括B超、CT、磁共振等对确定癌转移有重要价值,肿瘤标志物中CEA、CA19-9与CA72.4在胃癌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在判断预后监测复发方面则更有价值。

三、社区干预

社区应以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的致癌物质,对食物冷冻保鲜储存,多进食含维生素C蔬菜和水果等。对有胃癌癌前病变及遗传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密切随诊,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进行治疗。

5老年胃癌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老年胃癌应该做哪些检查?简述如下:

一、化验室检查

实验室的常规检查对于早诊与确诊是不重要的,做为了解病情状况与决定治疗方案,观察检测化疗毒性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尿常规以及大便潜血,肝、肾功能有无异常是必要的。

二、血清酶学检查

在临床可用于早诊,疗效观察与预后监测,有辅助价值,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黏膜分泌的消化酶前体,可分为PCⅠ与PGⅡ两个亚型,PGⅠ/PGⅡ正常胃黏膜为1,萎缩型胃炎时降低,当PGⅠ明显降低时预示肠型胃癌的危险性增加,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胃癌患者增高,并分为5个同工酶,AIP2来自肝脏,如增高预示可能有肝转移。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1)胃钡餐造影法:利用硫酸钡与胃壁对比产生阴影进行诊断,胃钡剂造影胃癌的X线征象主要有龛影,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的改变,蠕动异常及梗阻性改变等,这种古老的传统胃检查法,现已渐为胃双重对比造影所取代。

(2)胃双重造影法:胃双重造影剂是以低稠度高浓度的硫酸钡和气体(空气或CO2)两种不同性质的造影剂同时注入胃内进行透视摄片的一种检查法。

(3)其他胃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

A、恶性淋巴瘤一般范围较大,胃黏膜明显增粗不规则,有时有龛影,龛影边缘黏膜中断,破坏。

B、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平滑肌肉瘤是黏膜下肿瘤,胃部可见较光滑的充盈缺损,上方常有黏膜桥通过,局部胃小区尚可见,病变向胃黏膜进展时,局部有龛影。

2、CT检查

早期胃癌局限增厚超过5mm时可以发现,当超过1cm时能清楚显示,CT可观察胃壁分3层结构,相当黏膜层、黏膜下层与肌肉浆膜层,多数学者采用Moss的CT分期;Ⅰ期腔内肿块,胃壁增厚1cm,无腔外侵犯,Ⅰ,Ⅱ期估计可手术切除,Ⅲ期胃壁增厚伴有腔外侵犯,无远处转移,Ⅳ期已有远处转移。

3、胃癌的超声波检查

4、胃镜检查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子胃镜研究成功,传像采用微型摄像系统,直接显示在荧屏上,并可记录打印、拍照,直视胃黏膜病变,并采取活组织,可以准确得出最后病理诊断,是在胃癌诊断中任何检查方法不可取代的。

四、核素检查

6老年胃癌病人的饮食宜忌

老年胃癌患者的饮食原则简述如下:

1、不吃盐腌、烟熏、火烤和油炸的食物,特别是烤糊焦化了食物。

2、坚持低脂肪饮食,常吃些瘦肉、鸡蛋及酸奶。

3、食物应保持新鲜,不吃发霉变质的饮食。

4、下定决心戒除有害的烟酒嗜好,保持大便通畅,便秘病人应吃富有纤维素的食物,及每天喝一些蜂蜜。

5、多吃粗粮杂粮,如粗米、玉米、全麦片,少吃精米、精面。

6、常吃富有营养的干果种籽类食物,如葵花子、芝麻、南瓜子、西瓜子、花生、核桃、杏干、杏仁、葡萄干等这些食品都是不错的。

7西医治疗老年胃癌的常规方法

老年胃癌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一、治疗

1、常规治疗

(1)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能治愈胃癌的惟一方法。长期以来由于胃癌住院患者病期偏晚,胃癌外科治疗的疗效也就不够满意,根据中国胃癌研究会统计的1987年以来的国内资科,胃癌根治术后的平均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37%。

①Ⅰ期与Ⅱ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的各型早期胃癌及未侵及浆膜层(T2)的中期胃癌,可行R1式手术(完全切除N1站淋巴结),切缘距肿瘤肉眼边缘距离不少于3~4cm,防止残留。

②Ⅰ、Ⅱ期胃癌已出现N1淋巴结转移行R2式手术(完全切除N1、N2站淋巴结)。

③Ⅲ期胃癌浸出浆膜面伴N2淋巴结转移及N2、N3淋巴结转移者可行扩大R2+或R3式手术(完全切除N1、N2、N3淋巴结)。

④Ⅳ期胃癌当侵犯周围脏器(胰腺、横结肠、肝脏)伴有N3淋巴结转移估计可以切除者,行R3加被侵脏器联合切除术。当广泛侵及周围脏器,并侵及N3淋巴结以及远处淋巴结,广泛腹膜与明显肝转移时,只可行姑息切除,改道手术或仅行探查术。

⑤原发灶的切除:关于胃切除的范围近年来意见已渐趋向一致。即胃切断线要求离肿瘤肉眼边缘不得少于5cm,远侧部癌应切除十二指肠第一部约3~4cm,近侧部癌应切除食管下端3~4cm。

(2)放射治疗:胃癌是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而胃的邻近器官肝、胰、肾等对放射性较敏感,因而限制了放射治疗的应用。在综合治疗中作为补救治疗措施有一定价值。行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中放疗有助于消灭手术视野中残留的亚临床癌灶。姑息切除术后局限癌灶或局限残留淋巴结转移灶也可放射治疗。

(3)内科治疗

①胃癌的辅助性化疗:根据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手术不能彻底切除术后存在的亚临床转移灶及癌细胞。手术不能发现的亚临床转移灶,手术局部淋巴和血行转移是术后复发的主要根源。因此术前、术中和术后辅助化疗是必要的。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目的是使癌灶局限,以利于手术彻底切除。抑制癌细胞的生物活性,有利于减小术中播散,消灭亚临床癌灶,减低术后复发率。术中化疗目的是消灭残存癌灶,术后辅助化疗则是为了防止复发与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

②免疫治疗:根据现代免疫学的观点,及肿瘤化疗不能完全消灭肿瘤细胞的事实,生物疗法应有助于处理术后的亚临床转移。胃癌的主动免疫疗法未见有成功的报道,最近有介绍先用阿霉素30预先处理病人,然后用自体胃癌细胞免疫,辅以FT-207及BRM,在20例非根治性手术的Ⅳ期胃癌病人,取得延长生存期的效果。胃癌的被动免疫治疗如LAK、TIL细胞等已在胃癌治疗中采用,盼能取得积极的成果。

③内镜治疗

A、局部药物注射:是一种姑息治疗方法,可对肿瘤处注射抗癌药、免疫药及血管硬化剂,直接杀伤肿瘤。如有癌性狭窄也可用注药法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丝裂霉素(MMC)、氟尿嘧啶、博莱霉素。并发症有局部溃疡形成,发生穿孔较少见。

B、腹腔灌注化疗:晚期胃癌腹膜种植转移,产生腹水,腹腔注入抗癌药局部浓度大于血浆浓度,达20倍以上,因之全身反应轻,局部抗癌作用强,可于手术时保留插管或腹腔穿刺注药,抗癌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起杀伤作用,同时使腹膜肥厚,粘连抑制腹水产生,但可以发生肠粘连引起肠梗阻的并发症。

C、内镜下切除术及微波凝固疗法:适应于病变较早,无淋巴转移,可藉局部切除达到根治目的的早期胃癌;或高龄、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的早期胃癌,癌灶小于2cm隆起型及小于1cm的凹陷型最好。在内镜下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法,方法有注射生理盐水套切法、提拉套切法、负压吸引切除法等,术后局部形成溃疡,经4~6周愈合,本法安全,严重合并症少,可见出血,穿孔者少见,切除治愈率可达95%。微波凝固法对病灶采用多次多点辐射。早期癌适应证同切除法。导线前端辐射微波,局部癌组织吸收能量转为热能产生组织凝固。

2、康复治疗

胃癌的预后取决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对于胃癌术后的病人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应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营养物质,并注意B族维生素的补充。鼓励病人多进食,进食困难及有梗阻的病人可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因铁剂吸收不良及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混合性贫血,应通过胃肠道外的途径予以补充。

二、预后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很多,与年龄、性别、病期、病理类型及治疗类型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老年的疗效较年轻患者好;女性患者似乎较男性患者存活时间长;若胃癌按TNM分期:Ⅰ期五年存活率>79%,Ⅱ期为50%,Ⅲ期为10%,Ⅳ期的五年存活率很低;肠型胃癌预后比弥漫型要好,肠型胃癌易发生肝转移,而弥漫型则易发生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当采用其他分类时,预后好坏依次为分化型腺癌、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及最差的黏液癌。胃癌的部位、大体形态及大小与其预后也有关。胃体部预后最好,依次为胃窦部、近侧部及广泛癌,癌肿界限清楚的比弥漫性的预后好,息肉状胃癌和溃疡型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比溃疡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要少,其预后也较好。从癌肿大小来看,较小的癌肿比较大的癌肿预后要好,>4cm者最差。治疗类型与预后:如果胃癌患者没有接受治疗,其存活时间大约为11个月。一项研究表明84%的病人死于诊断后6个月内,而96%的病人死于诊断后1年内。病人实施根治术后生存时间是28个月,有人报道此组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大约是40%。实施姑息手术病人其生存时间为4~14个月,存活5年患者很少。

当前城市:
全部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