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小儿发烧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发烧,医学术语又称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一般为36~37℃,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烧。

  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

  一定限度内的发烧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直接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但发热过高或过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小儿体温过高,脑细胞就可能遭受损伤,甚至出现抽搐,并逐步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考虑发热时人体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下去可引起人体消瘦,蛋白质及维生素缺乏以及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所以过高过久的发热是对人体不利的,因此遇到高热病人应及时采用退热措施,并立即积极治疗。


目录
1.小儿发烧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小儿发烧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小儿发烧有哪些典型症状 4.小儿发烧应该如何预防 5.小儿发烧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小儿发烧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小儿发烧的常规方法

1小儿发烧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发烧,原因也是不一样的。

1、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烧:主要原因有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三大类。

(1)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与播散性结核;伤寒与副伤寒;败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脓肿;胆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腹腔内脓肿等。

(2)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肺癌、肾癌、结肠癌等。对于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不能忽略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尤其是合并近段时间消瘦史的时候。

(3)结缔组织病:成人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变应性亚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

(4)其他:肉芽肿性肝炎、药物热、假热、体腔积血等,及一些内分泌性疾病,如甲亢。

2、超高热:是指发热超过41°C以上,主要见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如:中暑或日射病;脑部疾病、输血、输血污染引起严重热原反应与败血症;麻醉药引起的恶性高热;临终前超高热等。

3、反复发热:几乎所有引起感染的疾病都可引起反复发热,主要传染病(疟疾、回归热、黑热病、布氏杆菌病、伤寒复发等)、细菌性感染(间歇性胆管热、泌尿道感染、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肿瘤(淋巴瘤引起反复发热与周期热)等。

2小儿发烧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烧。发烧是下丘脑前部对炎症介质所产生的反应。小儿长时间发烧或者发烧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

1、部分患儿可能会抽筋,甚至高热惊厥。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2、由于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所以必须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3、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但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4、小婴儿可能会因为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

3小儿发烧有哪些典型症状

小儿发烧程度分级:低热:37。5℃-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40℃以上。

如果患儿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如果患儿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如果患儿发现皮肤有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如果发现患儿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如果发现患儿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如果发现患儿口腔粘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如果患儿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如果患儿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4小儿发烧应该如何预防

发烧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烧。长时间高烧不退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的,尤其是小儿,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预防发烧的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必要时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2、在气候转变的时候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引起发烧。

3、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家里要经常开窗,使新鲜空气流通。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6、平时多喝水,尤其是包含矿物质的水,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5小儿发烧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对于大多数发烧患者诊断性治疗并无诊断价值。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慎重,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如甲硝酸治疗阿米巴肝病、抗疟药治疗疟疾。大多用于诊断性治疗药物有抗生素、抗原虫药、抗风湿药等,这些药物均有副作用,如应用不当,反而延误病情。

发烧可以有很多疾病引起,因此,发烧患者做一些辅助检查,对于原发病的诊断及治疗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发烧患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做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血钾、钠、氯化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CO2结合力测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血肥达反应,外斐反应,血涂片找疟原虫,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X线、B型超声、CT、MRI、ECT检查,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黍膜)、骨髓穿刺等辅助检查。

6小儿发烧病人的饮食宜忌

病人发烧时由于体温升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减退,无论是服用退热药还是自然退热,都是以出汗的形式来实现的,人体在发汗散热的同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盐分。因此,发烧时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营养物质,发烧病人的饮食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喝水,供给充足水分。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补充大量维生素。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且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3、忌多吃鸡蛋:这是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并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4、忌多喝茶:喝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5、忌多喝冷饮: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6、忌多食蜂蜜: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7、忌多食辛辣食物: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7西医治疗小儿发烧的常规方法

西医治疗发烧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烧,具体措施如下:

一、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作用迅速、安全,尤适用于高热。在做物理降温时应注意每隔20~30分钟应量一次体温,同时注意呼吸、脉搏及皮肤颜色的变化。

1、冷湿敷法:如果高烧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法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2、热敷降温:如果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4、酒精降温: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温水浴:温水浴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二、药物退热

宜选用退热缓和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复方阿司匹林等。剂量宜小,以免出汗过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引起虚脱。尤其是年老体弱、幼儿及体温在40°C以上的发热病人,更应使用小剂量。婴儿高热易惊厥,可用15%~30%安乃近溶液1~3滴滴鼻。


当前城市:
广州
【切换】
相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