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本病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

目录
1.小儿麻痹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小儿麻痹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小儿麻痹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4.小儿麻痹症应该如何预防 5.小儿麻痹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小儿麻痹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小儿麻痹症的常规方法

1小儿麻痹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粘膜侵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并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如果此时血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已足够将病毒中和,则疾病发展至此为止,形成顿挫型脊髓灰质炎,仅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以将其中和,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偶尔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异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故脑脊液和粪便内病毒存留时间较长。因此,人体血循环中是否有特异抗体,抗体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

2小儿麻痹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小儿麻痹症可继发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急性肺水肿以及氮质血症、高血压等。胃肠道麻痹可并发急性胃扩张、胃溃疡、肠麻痹。长期严重瘫痪、卧床不起者,骨骼萎缩、脱钙,可并发高钙血症及尿路结石。

3小儿麻痹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小儿麻痹症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瘫痪特点是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经过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1~6天后,再次发热,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即“双相热型”。随后,逐渐出现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以至出现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型差异很大。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1、轻型小儿麻痹症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发生于小儿。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患者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此外,患者还出现流感样症状和关节、肌肉酸痛等。

  2、重型小儿麻痹症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更常见的是发病无前驱症状,特别在年长儿和成人。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偶尔可较长。发病后发热、头痛、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反射消失。此后,病情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现深腱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这主要取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呼吸衰弱可能由于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于呼吸中枢本身受病毒损伤所致。吞咽困难、鼻反流、发声时带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体征。

  此外,还有一种是没有出现症状的隐性感染者。患者感染后并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也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4小儿麻痹症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最早采用的为灭活疫苗(Salk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减毒活疫苗目前应用较多。这种活疫苗病毒可消灭入侵的野毒株,切断其在人群中的传播。口服疫苗后很少引起不良反应,偶有轻度发热、腹泻。

  2、被动免疫

  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小儿剂量为0.2~0.5ml/kg,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

  3、隔离患者

  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消毒。食具应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

  4、做好日常卫生

  小儿麻痹症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的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

5小儿麻痹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小儿麻痹症在确诊时,除依靠其临床表现,还须借助化学检查。主要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大多于瘫痪前出现异常。脑脊液外观微浊、压力稍增、细胞数稍增(25~500/mm3)。热退后脑脊液迅速降至正常,蛋白质稍增加,且持续较久。少数患者脊髓液可始终正常。

  2、周围血象

  白细胞多数正常,在早期及继发感染时可增高。患者血液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期血沉增快。

  3、病毒分离或抗原检测

  起病1周内,可从鼻咽部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粪便可持继阳性2~3周。

  4、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在第一周末即可达高峰,尤以特异性IgM上升较快,阳性者可做出早期诊断。

6小儿麻痹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小儿麻痹症患者的食疗方主要有以下几个:

  1、瓜蒌根粉15克,粳米50克,共煮成粥。本方适于肺热津伤者。

  2、鲜百合、粳米各50克,白糖适量。米煮粥至半熟加入百合同煮至熟,调入白糖即成。本方适于肺热伤津者。

  3、赤小豆50克,粳米200克煮成粥,放入适量食盐、少许味精即成。本方适于湿热浸淫者。

  4、山药200克,陈皮3克,红枣500克,鲜扁豆50克。将红枣肉、鲜扁豆切碎,山药切薄片,陈皮切丝,共同合匀,做成糕,上笼,用文火蒸20分钟即可。本方适于脾胃虚热者。

  5、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即可。本方适用于肝肾亏虚者。

7西医治疗小儿麻痹症的常规方法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至少到起病后40天。肌痛处可局部湿热敷以减轻疼痛。瘫痪肢体应置于功能位置,以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注意营养及体液平衡,可口服大量维生素C及B族。发热高、中毒症状重的早期患者,可考虑肌注丙种球蛋白制剂,每日3~6ml,连续2~3天。重症患者可予强的松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滴,一般用3~5日。继发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

  2、呼吸障碍的处理:重症患者常出现呼吸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首先要分清呼吸障碍的原因,积极抢救。治疗时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对缺氧而烦躁不安者慎用镇静剂,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咽困难。治疗时应及早采用抗菌药物,防止肺部继发感染,并密切注意血气变化和电介质紊乱,随时予以纠正。

  二、促进瘫痪的恢复

  1、患者应躺在有床垫的硬板床上,并注意瘫痪肢体的护理,避免外伤受压。肢体应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以防产生垂腕、垂足现象。有便秘和尿潴留时,要适当给予灌肠和导尿。

  2、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促进神经传导机能的药物有地巴唑、如兰他敏等。在热退尽、瘫痪不再进行时,及早选用以下各种疗法。

  (1)功能锻炼: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以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做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患者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2)理疗:患者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措施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当前城市:
北京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