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咽旁脓肿

  咽旁脓肿(parapharyngeal abscess)为咽旁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组织炎,再发展而形成脓肿。因咽旁隙的感染进路较多,如腭扁桃体、咽扁桃体、牙、咽、腮腺及鼻部、咽部所属淋巴结等处的急性炎症,均可蔓延至咽旁隙中。尤其在儿童,这些部位至今仍是发生感染形成脓肿的常见部位。

目录
1.咽旁脓肿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咽旁脓肿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咽旁脓肿有哪些典型症状 4.咽旁脓肿应该如何预防 5.咽旁脓肿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咽旁脓肿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咽旁脓肿的常规方法

1咽旁脓肿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咽旁脓肿的发生可以由邻近组织的炎症、邻近组织的脓肿、感染等因素导致,其具体发病原因如下所述。

  1、邻近组织的炎症: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及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直接侵袭或经血行感染侵入咽旁隙形成脓肿。

  2、邻近组织的脓肿:直接溃破或延展,如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脓肿、牙槽脓肿、颞骨岩部脓肿及耳源性颈深部脓肿(Bezold氏脓肿)等,均可能引起本病。

  3、咽侧壁受异物或器械的损伤引起的感染:如鱼刺刺伤、内窥镜检查时的损伤等,炎症蔓延至咽旁隙,可形成脓肿;咽或口腔手术,如扁桃体切除或拔牙等,麻醉针头可将细菌直接带入咽旁隙引起感染。

  4、其他: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时,误将咽上缩肌穿透,也可引起本病。

2咽旁脓肿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咽旁脓肿由于炎症的扩散,可并发咽后隙及腮腺隙等周围组织感染。颈动脉鞘感染为咽旁隙感染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炎症侵及颈动脉壁可发生致死性大出血,颈内静脉受累,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及脓毒性败血症危及生命。

3咽旁脓肿有哪些典型症状

  咽旁脓肿患者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头痛不适的症状,会发生持续高热,间有寒战,呈脓毒型热。咽侧及颈部出现剧烈疼痛,还会有吞咽障碍、语言含混的症状出现。咽旁前隙感染可侵及翼内肌,从而出现牙关紧闭、张口困难的症状。

  咽旁脓肿患者患侧下颌下区出现肿胀、局部坚硬的表现,触痛明显,病人头部偏向患侧以减轻疼痛。严重者肿胀范围可上达腮腺,下沿胸锁乳突肌而达锁骨上窝。如已形成脓肿,则局部可能变软。咽部检查可见咽侧壁隆起,软腭及腭弓充血水肿,扁桃体被推向咽腔中央,而扁桃体本身无明显病变。口腔检查可见口腔内分泌物较多,患者因张口受限,有时咽部病变看不清楚。如为后隙感染,不引起牙关紧闭,扁桃体也不会被推移。

4咽旁脓肿应该如何预防

  咽旁脓肿多发生在儿童,除发烧外,首先被发现的症状多为吞咽障碍和言语不清,常误以为患儿咽部有异物,遇此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咽旁脓肿的发生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及急性鼻炎、鼻窦炎等感染有关,因此当发现有相关疾病时,应进行积极的治疗,以防止本病的发生。其次还要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如通过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避免相关致病菌的感染,均可有效的预防本病的发生。当发现有邻近组织的脓肿时,应及时治疗,以防止本病的发生。

  对于由咽侧壁受异物或器械的损伤引起感染而导致的咽旁脓肿,可以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避免损伤的形成,从而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5咽旁脓肿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咽旁脓肿的检查包括有脓液、B超、X线、血象及体格检查,其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1、穿刺抽脓:如可以颈部肿胀处穿刺抽脓。

  2、B超检查:可以探及液平面。

  3、X线颈部摄片:可见咽侧软组织阴影加宽。

  4、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5、体格检查:患侧颈部颌下区及下颌角后肿胀,触之坚硬,压痛。严重者上达腮腺,下达胸锁乳突肌及锁骨上窝皆有肿胀。由于感染位于颈深部,故表面皮肤无充血,也触不到波动感。咽侧壁隆起并稍充血,扁桃体本身有或无病变并可被推向内侧。由于脓肿位于深部,颈外触诊时不易摸到波动感,故不能以有无波动感作为诊断咽旁脓肿的依据。

6咽旁脓肿病人的饮食宜忌

  咽旁脓肿患者可以喝一些清咽利喉及清热利湿的汤和粥,还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C的蔬菜水果。患者忌吃升发的肉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及海鲜类。

7西医治疗咽旁脓肿的常规方法

  咽旁脓肿治疗宜内外兼施灵活选用:痈肿未成之时,以内治为主,配合吹药、含漱、外敷等外治法;若痈肿已成,则应立即切开排脓,以免邪毒扩散而生变证。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一、辨证选方

  1、风热在表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2g,荆芥12g,防风10g,白芷10g。若肿痛甚者,可加射干12g,天花粉15g;咳嗽者可加枇杷叶10g,冬桑叶12g。

  2、邪毒传里,脓未成

  治法: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方药:绛雪散合龙胆煎加减,使喉痈消散于成脓之前。桑白皮15g,山栀子12,犀角6g(或水牛角丝60g)先煎,木通10g,桔梗10g,柴胡12g,枳壳8g,茯苓15g,朴硝15g(冲服),龙胆草6g,黄连12g,黄柏12g,甘草3g。若体质较弱或大便顺畅去朴硝、龙胆草;痰多加僵蚕;颌下及腮后部肿硬较甚去木通、柴胡,加赤芍、川红花。也可用清咽利膈汤。

  3、邪毒传里,脓已成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15g,黄芩12g,蒲公英15g,连翘12g,防风12g,赤芍12g,乳香12g,没药10g,皂刺10g,穿山甲10g,生甘草3g。

  4、热入营血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水牛角粉(冲)15g,黄连12g,黄芩12g,山栀子15g,生石膏30g(先煎),赤芍12g,桔梗10g,丹皮12g,生地黄20g,玄参15g,并选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若高热烦躁较甚用紫雪丹;如痰涎壅盛,气急痰鸣宜用安宫牛黄丸。

  5、热毒外泄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方药:养阴清肺汤。生地黄18g,麦冬18g,玄参15g,白芍12g,丹皮12g,浙贝母12g,党参18g,白术12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生甘草3g。大便干结加黄柏12g或火麻仁15g。

  二、其他疗法

  1、颈部外敷:本病均有颌下或腮后红肿疼痛,甚至连及颈、项,外敷就显得尤为重要。多选取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每日数次。双柏(散)膏: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及蜜糖煮热调成厚糊状,摊于塑料薄膜上,厚约1~1.5cm,周边围以棉条防止药汁渗出,敷于患处。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甲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2、切开排脓:一旦痈肿形成,则需切开排脓。一般经颈外切开排脓;若脓肿于关后侧壁较近时,则可取咽内切开:先以穿刺针从痈肿高突处穿刺抽脓,再作纵行切口排脓。需强调的是,施术前要准备好器械、照明及吸引器,并取仰卧头低位,以免脓液阻寒气道引起窒息。

  3、如疾病仍属早期,也可采取药散吹喉及药液含漱等方法,均有一定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三、中药

  1、银翘解毒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本药功能疏风清热、解毒利咽。适用于风热在表型。

  2、牛黄解毒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本药功能清热解毒、消肿通便。适用于风热在表及邪热传里型。

  3、喉症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本药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邪热传里型。

  4、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本药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适用于邪热传里型。

  5、新雪丹颗粒(或片):颗粒,每次1瓶,每日2次。片剂,每次4片(每片0.26g)或2片(每片0.52g),每日3次。本药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凉血。适用于邪热传里型或风热在表型。

  6、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本药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开窍。适用于热入营血之痰热内闭者。

  7、紫雪丹:每次1支,每日3次。本药功能为清热解毒、镇痉开窍。适用于热入营血、热邪内陷者。

  四、针灸

  针刺疗法颌下痈未成脓之时,可采用此法,有疏通气血、泄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1、用针速刺少商、商阳穴,使之出血以泄热毒,若出血不多需用手挤压之。

  2、针刺颊车、内关及合谷穴,用泻法,每日1次,能疏导气血,清泄热毒。

  3、患处放血:先以消毒液漱口,清除口腔分泌物,然后以尖刀或三棱针快速、轻巧地点刺患处多点,刺入0.2~0.3cm,出血即可。

  4、耳垂放血:耳垂局部消毒后,用消毒之三棱针刺破耳垂,深约0.5cm,挤出血液10滴即可。可两侧放血也可单侧放血。一般放血一次即见效,病情严重者可连续2天放血,每日一次。

  五、推拿按摩

  此法能减轻咽喉疼痛,凡咽喉肿痛,影响吞咽进食者皆可采用,便于服药及进食。

  1、单侧擒拿法:病人正坐,手向侧平举,拇指在上,小指在下,若病人左手平举,术者立于病人举手之正侧面。用左手食、中、无名指紧按患者鱼际背部(相当于合谷穴处),小指扣住腕部,拇指与病人拇指相对,井用力向前压紧,另用右手拇指按住患者锁骨上缘肩关节处(相当于肩髃穴),食、中、无名指紧握腋窝,井用力向外拉开。此时,助手即可把汤药或稀粥喂给患者吞服。

  2、双侧擒拿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用两手从患者腋下伸向胸前,并以食、中、无名指按住锁骨上缘,两肘臂压住患者胁肋,同时医者胸部贴紧患者背部。这时医者两手用力向左右两侧拉开,同时,两肘臂和胸部将患者胁肋及背部压紧。这佯三方面同时用力,可使患者咽部松动,便于吞咽。此时,助手即把汤药或稀粥喂给病人吞服。

当前城市:
北京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