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

目录
1.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腔隙性脑梗死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腔隙性脑梗死有哪些典型症状 4.腔隙性脑梗死应该如何预防 5.腔隙性脑梗死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规方法

1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于脑深穿通动脉的缺血性微梗死,经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是老年的常见病,高发年龄组在60~70岁。那么,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下面专家给大家介绍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

  1、最常见为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病变;有资料认为,单一腔隙病灶与高血压无显著相关性,舒张压增高是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原因。

  2、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可导致腔隙性梗死。

  3、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突然下降使已严重狭窄动脉远端血流明显减少而形成微小梗死。

  4、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胆固醇、空气及动脉粥样硬化斑等阻塞小动脉,有报道在视网膜动脉(50~150μm)和脑小动脉发现栓子,颈动脉系统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是微栓子最常见来源,心脏病和真菌性动脉瘤也是栓子可能来源。

  5、血液异常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和高凝状态等也可能对发病起作用。


2腔隙性脑梗死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多数腔隙性脑梗死病人无明显并发症。但应警惕高血压病的各种合并症,并应高度重视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和焦虑反应,这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

  一、抑郁反应的特征性症状

  1、心情不好,心境悲观,自我感觉很坏。

  2、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或早醒。

  3、食欲减退,不思饮食。

  4、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对任何事情均动力不足,缺乏活力。

  5、生活不能自理,自责自罪,消极想死。

  6、体重迅速下降。

  7、性欲低下,甚至没有性欲。

  二、焦虑反应的特征性症状

  1、持续性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心境。

  2、同时有心理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声音敏感和容易激惹。

  3、同时有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加快、烦躁、坐卧不宁等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多尿、胃肠活动增加而致腹泻。


3腔隙性脑梗死有哪些典型症状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较多,多患高血压病,通常在白天活动中急性发病,孤立性神经功能缺损常使临床表现明显,也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渐进发病。临床主要有4种经典的腔隙综合征:

  1、纯运动性轻偏瘫:常见,通常为对侧内囊后肢或脑桥病变,表现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不伴感觉,视觉及皮质功能缺失如失语,脑干病变不出现眩晕、耳鸣、眼震、复视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多在2周内开始恢复。

  2、纯感觉性卒中:较常见,特点是偏身感觉缺失,可伴感觉异常,如麻木、烧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是对侧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延髓背外侧病灶所致,大脑后动脉闭塞以及丘脑或中脑小量出血可出现类似表现。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变对侧PMH伴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以下肢重(足踝部明显),上肢轻,面部最轻;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通常由对侧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颞,枕桥束及锥体束)和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病变所致。

  4、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起病突然,症状迅速达高峰,表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面瘫侧手无力和精细动作笨拙、书写易发现、指鼻试验不准、轻度平衡障碍,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见于内囊膝部病变,可视为AH变异型。

  5、其他综合征:例如感觉运动性卒中,以偏身感觉障碍起病的,再出现轻偏瘫;病灶在丘脑腹后核及邻近内囊后肢,是丘脑膝状体动脉分支或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支闭塞。腔隙状态是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会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假性延髓性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和尿便失禁等。


4腔隙性脑梗死应该如何预防

由于腔隙性脑梗死是深穿支小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些血管大多属终末支,一旦梗死形成,侧支循环极难建立,所以临床上虽患者症状较轻,但不易恢复,应重在预防。积极地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在治疗上述疾病的同时,节制烟酒不良嗜好不容忽视。关于预防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

  2、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黏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黏滞血症要积极治疗。

  3、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避免酗酒,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适量的钠盐摄入和足够的含钾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增加体育活动,保持心情舒畅,降低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

  5、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驱症状如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尤其是眩晕常伴有肢体症状,比如抬腿费力,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变成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单眼一过性黑蒙,持续数秒至几十秒,说明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

  6、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及时选用合适的辅助检查和对因治疗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述改变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积极寻找原因,对危险因素进行治疗是预防腔隙性脑梗死重要措施。


5腔隙性脑梗死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腔隙性脑梗死系大脑动脉的深支闭塞所致的脑干和大脑深层非皮层部位的小梗塞灶。主要分布于壳核、尾状核、桥脑、内囊和脑回的白质。那么,得了腔隙性脑梗死需要做哪些检查呢?下面专家给大家介绍腔隙性脑梗死需要做的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目前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同时脑脊液检查也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如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

  二、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有助于病因诊断。

  三、其他辅助检查

  1、脑CT扫描

  腔隙性脑梗死早期尤其是在24h内,脑CT扫描不能诊断,只能排除诊断,脑CT扫描诊断腔隙的最佳时期是在发病后的1~2周内,脑CT扫描显示:腔隙灶多为低密度,边界清晰,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楔形,周围没有水肿带及占位效应,直径平均3~13mm,腔隙性脑梗死的体积由于较小,所以CT对本病的诊断率不高,如果病灶小于0.5cm检出率几乎为零。Neison等报道阳性率为48.5%,国内报道脑CT扫描诊断腔隙性脑梗死阳性率更低,并且对于小脑,脑干等部位的病变,由于脑CT扫描时产生较多骨性伪影而不能明确诊断。

  2、脑MRI检查

  MRI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灶比CT优越,因为MRI的空间分辨力高,组织对比较好,能检出更小的病灶,而且在MRI上因无骨质伪影,故脑干小脑的腔隙性梗死灶显示清楚。MRI和CT诊断脑梗死主要是以缺血区脑组织水肿为基础,缺血6h后血-脑脊液屏障开始破坏,水与蛋白质从血管内漏入梗死区,引起细胞外血管性水肿,CT由于对水的敏感性稍差,往往在缺血发生后24h方能显示病灶,MRI则缺血发生后不到2h即显示细胞性脑水肿。

  3、脑血管检查

  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与颅底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应进行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脑MRA、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明确病因,必要时可进行神经介入治疗。

  4、脑电地形图(BEAM)

  脑电地形图能以类似二维的图像形式显示直观的脑电活动分布,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对脑缺血脑血管病中,在形态学上尚无明显改变而脑功能已有异常时,脑电地形图能与CT取长补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6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饮食宜忌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宜吃活血化瘀作用明显的食物;宜吃温热性的食物。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忌吃寒凉性的食物;忌吃高脂肪酸的食物;忌吃盐味比较重的食物。

7西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规方法

有效控制高血压和各种类型脑动脉硬化可减少腔隙性卒中可能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对于没有任何症状,经医生查体又是正常的人,应由医生结合片子作出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先入为主地认为就是脑梗死。另方面,即或是腔隙性脑梗死,因为没有造成严重危害,所以也不必担心。只要在医生指导下认真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再发的机会。

当前城市:
深圳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