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骨脓肿根据病程早晚,治疗原则不同。早期以排除郁积滞留骨脓肿液,防止骨脓肿积液再生为宗旨,晚期则以手术切除不能复原的病变组织或以分流术治疗局限性骨脓肿阻塞为目的。
(一)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体位引流
肢下下垂状态使组织间隙中骨脓肿液滞留加重,抬高患肢30~40cm利用重力作用可促进骨脓肿液回流,减轻水肿。此未能简单有效,但作用不持久,患肢下垂水肿再度加重。
2、加压包扎
在体位引流基础上,在患肢指高事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挤压组织间隙,协助骨脓肿回流。弹力绷带松紧应适宜。也可用间隙加压器(intermittentcompressionpumps)多次和长时间使用,对改善水肿有一定疗效。文献报道国外目前采用 (lymha-press)一种更为先进有效的加压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分9~12块,每块可以单独充气加压,加压从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进行,一个循环周期为25少。这种局限骨脓肿加压顺较其他简单加压装置的充气加压时间大大缩短(简单加压充气装置循环周期100秒左右),同时可产生较高压力达15.6~20.8kPa(120~160mmHg),比外科手术和单纯弹力袜在消肿方面更为有效。但它的使用较复杂,也不能减少组织间隙中的蛋白成份,只适用于急性期及术前准备等短期治疗。
3、限制钠盐
摄入和使用利尿剂急性期适当限制氯化钠摄入,一般1~2g/d,以减少组织钠、水潴留。同时使用适量利尿剂、加快水钠排出。可用双氢克尿噻每次25mg,每日3次,并适当补钾,待病情稳定后停服。
4、预防感染
选用抗真菌的油膏、扑粉,保持足趾干燥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最为有效的方法;足趾甲床下细菌感染也较为多见,应勤剪指趾甲,清除污垢,减少细菌入侵途径。当链球菌感染全身性症状时,应选用青霉素等药物,配合卧床休息,积极控制感染。晚期局限性骨脓肿并发皮肤皲裂可采用油膏外敷保护并润滑皮肤。
此外,多种疫苗、牛奶和异性蛋白注射法,是沿用已久的抗感染疗法。人体的各种防御机构借此获得提高。国外学者证明在注射伤寒三联疫苗时,输出骨脓肿管中的骨脓肿球增多,血液中的丙种球蛋白也有所提高,有防止发生永久性骨脓肿阻塞的作用。有作者推测异性蛋白可能通过垂体及肾上腺起作用。
(二)非手术治疗的烘绷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
1、烘绷疗法
烘绷疗法是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是利用持续辐射热,使患肢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局部组织间隙内的液体回入血液,改善骨脓肿循环。对于局限性骨脓肿尚未发生肢体皮肤严重增生者可选用烘绷疗法。有电辐射热治疗和烘炉加热两种方法。温度控制在80~100℃,每日1次,每次1小时,2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周。每次治疗完毕,应外加弹力绷带包扎。依据临床观察经1~2个疗程后可见患肢组织松软,肢体逐步缩小,特别是丹毒样发作次数大为减少或停止发作。
2、手术治疗
大多数局限性骨脓肿不需外科手术。约15%的原发性局限性骨脓肿最终需行下肢整形手术。现有手术方法除截肢手术均不能治愈局限性骨脓肿,但可明显改善症状。
(1)手术适应证:
①肢体功能损害:由于肢体粗重易疲劳和关节活动限制。
②过度肿胀伴疼痛。
③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和骨脓肿管炎经内科治疗无效。
④骨脓肿管肉瘤:长期局限性骨脓肿恶性的致死性原因。
⑤美容:大多数原发性局限性骨脓肿患者为年轻妇女,对于肿胀明显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虑手术,但应以改善功能为主,美容国辅,否则疗效可能不尽人意。
(2)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①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肢体水肿减少至最低限度。有下肢垫高、下肢悬吊和骨牵引等方法,下肢抬高以60o为宜。
②控制感染:对反复发作的急性蜂窝组炎和急性骨脓肿,应选用敏感药物于术前、术中静脉或肌注给药,减少术后皮瓣感染机会。
③清洗皮肤:达到溃疡愈合或控制局部感染的目的。
④保持术后引流通畅;分离的粗糙面可有毛细血管持续渗血。必须放置负压引流,保持皮瓣下无积血积液,减少影响皮瓣血供的因素,防止皮瓣坯死、感染,降低手术失败率。
⑤术后继续抬高患肢,减轻患肢水肿,有利于静脉及骨脓肿回流。
(3)局限性骨脓肿手术可分为两类:
①病变组织广泛切除术。
②骨脓肿回流重建术。根据实验及临床证据,后者的部分或大部分良好效果事实上是在广泛病变组织切除的基础上取得的。单纯重建骨脓肿回流,手术操作十分精细,但疗效甚微。由于继发性局限性骨脓肿骨脓肿阻塞点近远端的骨脓肿系统功能完好,外科手术重建区域性骨脓肿回流应可获得良好疗效,相反,大多数原发性局限性骨脓肿的近远端骨脓肿管发育不良,经不住期待重建骨脓肿回流手术能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