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1983年,Key首先报道了脊柱韧带骨化现象,并称之为“韧带骨化性脊柱炎”。1960年,日本学者尸解时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导致了脊髓压迫症1964年,Terayma将该病理变化命名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成为一种独立的临床性疾病。

目录
1.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4.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应该如何预防 5.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常规方法

1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后纵韧带骨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的常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清蛋白、血觉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与葡萄糖代谢之间有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个老年性疾病,好发于50~60岁,在60岁以上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20%,在一般成人门诊中,约占1%~3%。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种发病在颈椎部位的疾病,颈椎是人体重要的部位,颈椎出现疾病会严重影响机体的其他部位,导致出现许多并发症,下面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1、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其病理改变累及椎间盘,椎体,椎板,小关节,韧带等各个部位,如椎间盘脱水变性,突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小关节增生,椎板增厚,韧带肥厚等,颈椎退行性改变与后纵韧带骨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尽管后纵韧带骨化的病因尚未明确,但退行性改变是引起后纵韧带骨化的因素之一已为大家所公认,另一方面,当颈椎某一节段发生后纵韧带骨化而使活动受到限制时,该部位的上,下椎间隙和小关节承受的负荷活动将增加,可逐渐出现并加速退行性改变。

  2、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

  此病又称Forestier病,是老年的常见疾患,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脊柱连续数个椎体前,外侧钙化和骨化,伴有或不伴有神经压迫症,外周骨与肌腱和韧带附着处通常也发生钙化和骨增生,DISH多见于下胸段和腰段,典型X线片表现为脊柱前外侧连贯性,宽大的骨化带,受累区域椎间隙正常,临床上发现相当多的OPLL伴发DISH,或者说DISH伴发OPLL,有作者认为OPLL是DISH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但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DISH与OPLL两者间存在着差异,不应视为同一种疾病。

  3、运动失常

  还可并发小便失禁及排便功能低下,可出现间歇性,慢性,进引性,痉挛性四肢瘫痪。


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本病一般有下列表现。

  1、一般概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生与发展一般均较缓慢,因此患者早期可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但当骨化块增厚增宽到一定程度引起颈椎椎管狭窄时,或是病变进程较快及遇有外伤时或后纵韧带骨化虽不严重但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症时则可造成对脊髓或脊髓血管的压迫,因而患者多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

  2、颈部症状

  病变早期,患者颈部可由无痛而逐渐出现轻度酸痛及不适;颈椎活动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受限,以头颈后伸受限为明显;当被动活动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时,可引起颈部疼痛或酸胀感。

  3、神经症状

  主要是脊髓压迫症状,其特点是不同程度的可有间歇期的、慢性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痪。

  一般先从下肢开始,渐而出现上肢症状。少数病例亦可先出现上肢症状或四肢同时发病。

  (1)上肢症状

  主要是一侧或双侧手部或臂部肌力减弱,并又出现麻木无力及手部活动灵活性减退,严重者不能拿笔持筷或捏取细小物品;患者握力大多减退,肌肉呈中度或轻度萎缩,尤以大、小鱼际为明显。

  (2)下肢症状

  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抬举困难,拖地而行或步态颤抖不稳,有踩棉花感。内收肌痉挛明显者行路呈剪式步态。同时可有双下肢麻木、无力及痉挛严重者不能自行起坐及翻身,完全瘫于床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或活跃,髌阵挛阳性,病理反射多为阳性,可有深感觉及浅感觉减退。

  (3)其他症状

  主要是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小便失禁;排便功能亦多低下,每3~5天一次,常有便秘及腹胀。患者胸腹部可有束带感,并易于查出痛觉障碍平面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4、后纵韧带骨化症脊髓受累程度的分型

  脊髓及脊神经根受累的程度不一甚至可毫无改变。临床上一般是根据神经组织受累的程度不同而分为以下五型:

  (1)脊髓横断瘫痪型

  包括四肢麻木、运动障碍手指精巧活动受限步行困难及排尿失控等表现。

  (2)布朗征

  表现为一侧运动麻痹而对侧感觉障碍,此在后纵韧带骨化症中较为常见。

  (3)袜套样麻痹型

  手与足的指、趾部感觉异常(麻木异物感)并伴有手足的运动障碍等,呈套状。

  (4)脊髓中央管型

  表现为手部严重瘫痪而足部却几乎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度运动障碍。

  (5)神经根型

  患者有颈项部疼痛或一侧上肢疼痛。


4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后纵韧带骨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的常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清蛋白、血觉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

5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病部位在颈部,通常会导致患者颈部逐渐出现轻度酸痛及不适;颈椎活动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受限,以头颈后伸受限为明显;当被动活动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时,可引起颈部疼痛或酸胀感。因此需要做下面几项检查:

  1、X线检查

  表现及骨化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片主要特征为椎体后缘异常的高密度条状阴影。为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可采用普通X线摄片和断层片来测量椎管的狭窄率。狭窄率是侧位片中骨化块最大前后径与同一平面椎管矢状径之比。

  2、脊髓造影术

  可观察到后纵韧带骨化灶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影像上常表现为与骨化水平相一致的不全性或完全性梗阻。要确定受压梗阻范围,须作上行性和下行性两次造影。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Quekenstedt试验表现为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3、CT扫描

  是诊断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横断面上观察和测量骨化物的形态分布及其与脊髓的关系。在CT扫描图像上,可见椎体后缘有高密度骨化块突向椎管,椎管狭窄,容量变小,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移位变形。可用椎管横断面狭窄率来表示椎管狭窄程度,如果对横断面图像进行矢状面重建的骨化物在椎管纵向、横向的发展情况。从而对后纵韧带骨化的范围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4、MRI

  可根据脊柱韧带的形态和信号变化判断韧带的正常或异常情况,在MRI的T1加权、T2加权图像上,骨化的后纵韧带常呈低信号强度凸入椎管,并可见硬膜囊外脂肪减少及硬膜囊受压。在相应横断面上,可见椎体后缘呈低信号的后纵韧带骨化影从椎管前方压迫脊髓及神经根。


6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颈椎类疾病的一种,常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为了辅助疾病的治疗,患者应该注意下面的饮食禁忌:

  1、忌寒凉个冷之品。如绿豆、冬瓜、黄瓜、芹菜等凉性食品,又如冰食、冷饮等,生冷瓜果亦应少食,因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2、忌酗酒及大量饮用咖啡及浓茶。

  3、忌油腻之品。如肥肉、油炸猪肉、牛肉、羊肉等,食后易使脾胃远化失常,导致病情加重。

  4、忌辛辣之品。不宜食用辣椒、辣酱、咖喱等。

  5、忌多食猪骨、羊骨、牛骨等。


7西医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常规方法

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轻微,或症状明显但经休息后能得到缓解者,以及年龄较大有器质性疾病者,均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常用的有持续头颅牵引、卧床休息、颈托固定、理疗和药物治疗等。由于后纵韧带的骨化块既可以对脊髓产生直接接续的压迫,又可以在颈部活动时对脊髓产生磨擦,采用保守疗法将颈部固定后可以消除擦引起的刺激,取得的疗效往往较预期的为好。对于颈椎的间歇性牵引法与推拿疗法,有引起症状加重的报道,应慎重选用。药物疗法除注射消炎止痛、神经营养药物之外,近来有神经生长因子运用于临床,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若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疗法仍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当前城市:
深圳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