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新华字典中,对涎和唾解释为近义词,它们指的都是口腔唾液。然而在中医理论中,涎与唾虽然都是口腔内的分泌物,但它们在生成、性质、功能以及病理表现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领略一下中医理念又怎样的深奥之处!...
在新华字典中,对涎和唾解释为近义词,它们指的都是口腔唾液。然而在中医理论中,涎与唾虽然都是口腔内的分泌物,但它们在生成、性质、功能以及病理表现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领略一下中医理念又怎样的深奥之处!
1、生成与性质
在中医看来,涎主要由脾所主,是脾精所化。它质地较清稀,色白,味淡。而唾则与肾相关,由肾精所化,质地较稠厚,色略黄,味稍咸。这种生成与性质的差异,反映了中医对于脏腑功能与体液分泌之间密切关系的认识。
2、功能和作用
涎在中医理论中,主要起到润泽口腔、助食消化的作用。当脾胃功能正常时,涎液的分泌适量,能够保持口腔的湿润,帮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而唾则与肾的收藏功能相关,它不仅能够润泽口腔,还有助于肾气的固摄。唾液的适量分泌,能够反映肾气的充足与稳固。
3、异常表现的病因
当脾胃功能失调时,涎液的分泌可能出现异常。例如,脾虚湿盛时,涎液分泌过多,可能导致口中流涎、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唾液的分泌异常,则多与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肾虚时,唾液分泌减少,可能出现口干、咽干等症状。
对于涎液分泌过多的情况,可以通过健脾祛湿的方法进行调理,如食用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而对于唾液分泌减少的情况,则需要补益肾气,可以食用枸杞、核桃等补肾食物。